合阳文明网讯:(通讯员 梁翠)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近年来,新池镇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聚焦“婚丧嫁娶”陋习整治重点,以“小阵地”、“小活动”为切入点,扎实推动“红白理事”新风尚,不断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努力打造移风易俗“新样板”,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制度先行,移风易俗“有量尺”。“只有遏制乡风陋习,才能建成和美乡村。”“乡村陋习危害不小,重了礼金,淡了真情。”“镇党委和村红白理事会的力度要再大些,要敢于较真碰硬。”……
3月12日,新池镇机关二楼会议室,热闹非凡,会议室内各村(社区)支部书记、红白理事会会长都在认真地表达着自己的意见。一场规模较大的《红白理事会实施细则》制定讨论会正在进行。
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重在建章立制。今年以来,新池镇先后召开移风易俗专题党委会、工作推进会,成立了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广泛吸纳“两委”干部、农村执事、关工委相关人员参与其中,通过反复调研、征求“两代表一委员”、村民代表等意见,制定下发红白理事倡议书、实施细则,并与辖区饭店、餐车签订了《移风易俗承诺书》,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有章可依、落细落实。
精准发力,移风易俗“有活力”。日前,新池镇街道社区积分兑换点热闹非凡,村民们正用移风易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村民吴阿姨说,村里倡导移风易俗、善行义举、志愿服务等活动,她都踊跃参与,积极带头,得到不少积分,当天过来兑换了洗衣粉、肥皂等物品。
涵养文明新风,重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池镇积极推行“积分制+移风易俗”模式,结合“崇尚节俭,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提倡厚养薄葬、破旧立新,提倡喜事小办、关爱他人”等内容,建立“正向加分、负向减分”评分体系,对移风易俗的具体事项细化分类、赋值量化,规范村民日常行为。同时,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积分兑换”宣讲活动,向村民宣传移风易俗相关知识,讲解红白事操办标准。
据了解,积分不仅能兑换生活用品,积分较高的群众还可优先参与“文明家庭”“身边好人”“好公婆”“好媳妇”“好邻里”等推优评先活动。目前,新池镇运用“积分制”评选“文明家庭”50余户、“好公婆”20余人、“好媳妇”10余人,极大地鼓励了群众参与移风易俗文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创新宣传,移风易俗“有新范”。“乡亲们,听我说,陈规陋习害处多;铺张浪费不提倡,大吃大喝风俗坏”……在新池镇“学雷锋”系列文明实践活动中,镇移风易俗宣讲志愿者为群众开展“移风易俗倡文明”主题宣讲,用接地气的方式为大家讲解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带来的好处,引导大家抵制不良习俗。
移风易俗工作的推进,离不开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和宣传形式。新池镇充分发挥文明实践阵地的“桥梁”作用,结合“我们的节日”“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过佳节”等主题活动,以“多样宣传”“主题宣讲”等形式深入群众身边、田间地头,开展形式多样的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让群众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潜移默化中接受移风易俗教育引导。同时,韩庄村、北顺村、牛庄村积极组织身边好人、典型模范“现身说法”,引导广大群众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践行者、推动者。
一个个有力举措破除陈规陋习、一场场宣传宣讲滋润村民心田、一项项创新实践厚植新风正气……行走在新池大地,展现在眼前的不仅有仓廪殷实的田园“丰景”,更有淳朴热情的乡亲、简单幸福的生活,文明新风正“不停生长”,持续奏响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
地址:合阳县天合园东南角文化大厦3楼 电话:0913-5524056 邮编:715399 邮箱: hywenmingban@163.com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8 版权所有:合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办) 陕ICP备190142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