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薪火相传的文明

发表时间:2022-08-24 09:43 来源:合阳文明网

QQ图片20201130104358.png

城市建设.png

编者按:

       文明,铺展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提升一座城市的颜值与气质,更是一座城市最大的魅力所在。合阳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进入攻坚冲刺时刻,全面、全域、全程、全民创建深入人心。

       文明创建,人人有责。文明宣传,文学助力。合阳县举办“爱家乡•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同行”主题征文,社会各界人士用饱蘸深情的笔墨记录创建中的改变,抒写身边的美好,抒发对家乡的热爱,成为文明创建的参与者、践行者和传播者。文明正在古莘大地上生动铺展。

       年逾花甲的我,是土生土长的合阳人。除了在韩城当釆煤工三年、在西安带薪上学两年外,其他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没有离开过合阳县。历史与现代、乡村与县城、风俗与习惯,早已把我经纬在了这方美丽的热土上。

       常言道,生在哪儿爱哪儿。我为我是"中华爱情诗之源″、"渭北江南″、"镶嵌在渭北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的合阳人而感到无比自豪;我更为我们合阳人自古以来一脉相承、世代相传,崇善乐善、向善举善的文明美德和伟大实践感到无比骄傲!

       合阳人一直有崇善,向善,善学,智慧,勤劳、奋斗的传统。善不但是人性之本,也是文明之根。善不但像太阳、像火给人光明和温暖,善更像灯塔、像一股巨大的力量引导和推动人们积极向上。

       两千多年前的魏文侯17年,西河之地的洽水北岸筑城,遂称"洽陽城″。洽水之名因二水合流而得之。当时的"洽陽城″边,有碧波荡漾的芦苇丛,有美若星辰的鱼塘荷塘,有胜如仙境的神奇瀵泉,有鸟语花香的川道田园......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人文风情、源远的文明风脉,山川秀美,有容乃大。

       大约在距今一千五百多年前,也就是隋朝时期,"洽陽城″西迁到了金水沟东岸。"洽陽″改为了"郃陽″。1964年,国务院推行汉字简化方案,"郃陽″被改为"合阳″,其名又多了合和有续的承载,也契合了合阳人合心合德合力合作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更反映了合阳人善综合、好百合、喜集合、乐联合的气度与气质。同时也昭示了合阳大地乃"天人合一″之风水宝地!一个"合″字,那可是合阳人民温文、忠厚、善良、睦邻的真实写照啊!

       远古时,中华"三皇五帝″五帝之一的帝喾,就曾长期驻扎和生活在合阳一带。他在这儿,给人世间开宗首创了享誉全人类千秋不朽的"二十四节气″。千百年来,引导了农时春华秋实,推动了农耕文明,造福于人类。

       华夏始祖之一的伏羲氏,曾在今天的合阳县坊镇伏六村一带创立了中华古老而神奇的"八卦学说″。我们的始祖,那个时候在合阳这块土地上,就能用这么深邃的哲理去解释自然与社会现象,去推演世界空间各类事物的关系。这从一个侧面就说明合阳这块土地的神奇!伏羲氏,他把他的善良和智慧无私地奉献给了全中华、全人类。伏羲氏的“八卦学说″产生于合阳,尤对合阳人有深刻与深远影响。合阳人骨子里那种精灵、精明,聪颖、智慧,婉转、含蓄,谦恭、仁慈与此不无关系!

       佛教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法师,是我们合阳人,作为近代伟大的学者、一代宗师,在世时抑恶扬善,教化众徒,赈灾赈民,享誉全国及东南亚一带。他的《印光铭钞》被翻译成四国语言版本,流传世界。其中那些彻悟人生、通透九天、警诫举为、劝慰崇善的贞言笺语直接影响着合阳人的精神发育史和文明进步史!

       崇善、向善和举善,早已成为合阳人的一种精神、一种传统和一种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与合阳的文明脉络同源同行,同惠民众。

       伊尹,夏末商初有莘国(今合阳洽川一带)人,他的《伊训》《肆命》《徂后》《咸有一德》《汤液经》等著作以及“治大国如烹小鲜”学说,奠定了其中华厨祖、汤祖,第一贤相的地位。

       中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305篇,其中30多篇与合阳有关,开篇秦风《关雎》和大雅《大明》描写的就是发生在古洽川这块土地上周文王与有莘氏女太姒的爱情故事和迎娶的场面。合阳因之被专家称为"中华爱情诗之源″。“天作之合”成为几千年美满婚姻的代名词。

       出土于合阳境内的《汉合阳令曹全碑》是公认的汉隶书法精品,享誉世界的中国书法艺术瑰宝(现存西安碑林成为"镇馆之宝″)。

       宋朝时,合阳人雷德骧"一门四杰″为国为民、奉力奉智、名耀九州。特别是其曾孙雷简夫,在雅安任州府时,爱才举贤, 力荐苏询、苏轼、苏辙父子三人,被称为“旷世伯乐”,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门三文豪″的佳话。

       明朝著名词曲家,合阳黑池人王异,先后著《弄玉楼》《百花亭》《犀佩》等戏曲作品十余部。合阳名士李灌、中国现代著名文孝评论家郑振铎均对王异有极高评价。

       民国时期,中华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好友,合阳灵泉村人党晴梵创立了省办合阳中学,开创了合阳现代教育之先河。

       特别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合阳高考升学率连续数十年位列全市乃至全省前茅,尊师重教,弘扬文化,传承文明之风,薪火相传。

       合阳的古塔古庙、古匾古牌、古砖古石、古寺古院、古村古落特别多。凡遇古村落,便有古碑和古塔;凡遇古碑和古塔,便有砖雕和石雕;凡有砖雕和石雕,必有家训和家教。比如,百良镇东宫城村、东铜蹄村,坊镇灵泉村、坤龙村,金峪镇朱家河村、黑镇村等等,多能见到石刻、木刻或砖刻联语"和气一门生百福,平安二次值千金″,"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儿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勤″以及"履中"、"蹈和″、"周规″、"折矩″等内容之雕刻。

       有家训,必有传说和故事。比如,同家庄的杨姓家族、雷家洼的雷姓家族、良石城的王姓家族、灵泉的党姓家族.....哪一家都有说不完的古经和故事,每个家族都出过好多名人和名仕。

       劝人上进,劝人为善,劝人弃恶,劝人改邪......这些都是合阳人固化了的传统信念和行为。千百年来,合阳"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的人伦精神一代一代被发扬光大。

       合阳这块土地的人文渊源和基因,也滋养和催生了现当代的红色文明。

       金峪镇河西坡一个村,当年就有十多位人跟着史建堂拉游击、闹革命。百良镇东铜蹄一个村,当年就有二十多位人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合阳水上交通游击队。新池镇南顺一个村,当年就有成十人参加了合阳河防大队抗击日寇侵略......

       1948年,合阳正东区游击队队长李志英,为了给游击队买枪、买弹、买衣服,毅然将自己的家产和院基卖掉,全家人只能窝居在村里的祠堂里。这种大善之举激励着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殊死斗争!

       新中国成立至今,合阳的优秀共产党员、人民公仆、劳动模范、见义勇为英雄一直层出不穷。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践行着向善举善、奉献社会和服务人民的崇高信念!他们都是不凡的、杰出的、合阳人的优秀分子和典型代表。他们的精神,就是合阳51万人民思想道德和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他们的事迹,他们的成绩,就是合阳县各行各业,文明创建、文明追求和文明发展的巨大动力和努力方向!

       我热爱合阳!热爱生我养我的家乡的每一寸土地!我更热爱有着崇善、乐善、向善、举善优良传统,有着文脉、文气、文化、文明深厚底蕴的家乡父老!

作 者 简 介

图片1.png

       郭志宏,笔名石雨,合阳定国人,陕西省作协会员、渭南市文化名人,合阳县作协理事,高级政工师,著政论集《耕耘》、杂文集《石雨》、散文集《爱在旅途》、报告文学集《秋实》、诗歌集《情愫》、长篇小说《情仇密史》和行政管理文集《情系热土之郭志宏创建资料汇编》等七部专著近300多万字。

15 拷贝.jpg

timg.jpg

地址:合阳县天合园东南角文化大厦3楼   电话:0913-5524056   邮编:715399     邮箱: hywenmingban@163.com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8 版权所有:合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办) 陕ICP备19014249号-1

陕公网安备 61052402610541号

小程序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