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移风易俗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与乡村文明底色。和家庄镇王家村直面彩礼高价、丧葬浪费等民生痛点,以党建为舵、以群众为基,通过“宣传浸润、制度约束、服务暖心”多维度发力,将文明新风融入乡村肌理。从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到“线上线下”立体宣传,从红白理事会全程规范到特色文化活动浸润人心,再到平价服务、困难帮扶切实减负,王家村用务实举措破解陈规陋习,让“简约文明”成为村民共识,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温暖而持久的力量。其探索实践,正是基层治理中“为民办实事、靠民办好事”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和家庄镇王家村直面彩礼高价、丧葬浪费导致的家庭负担加重、人情攀比等问题,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宣传+制度+服务”三管齐下,全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形成文明婚俗新风尚。现将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党建引领,凝聚治理合力。王家村党支部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当前重点工作,成立由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组成的移风易俗工作专班,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制定《王家村深化殡葬改革指导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要求党员干部签订《抵制高价彩礼承诺书》,带头践行“低价彩礼”、“简约丧葬”,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与民情走访。组织党员干部对高价彩礼意向家庭进行劝导,以实际行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多维宣传,厚植文明理念。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矩阵。线下通过在村主干道、文化广场设置10余处宣传栏并悬挂横幅;利用村广播播放倡议书,组织宣传车流动宣讲,确保政策“声”入人心。线上依托村级村民微信群,定期推送移风易俗短视频及典型案例。同时,组建由乡贤、“百姓名嘴”、志愿者构成的“宣讲队”,入户发放宣传手册800余份,开展“板凳会”“庭院会”等面对面宣讲活动20余场,切实提升群众对移风易俗的认同感。
建章立制,强化刚性约束。修订《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相关内容写入条款。成立由村两委成员、乡贤、老执事为主要成员的红白理事会,对婚丧嫁娶流程、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实行“事前报备-事中监督 -事后反馈”全程跟踪服务。建立奖惩机制,对遵守规定的家庭给予“文明家庭”“好媳妇”等荣誉表彰;对违规家庭进行约谈教育。
文化赋能,倡导新风尚。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文明婚俗入脑入心。开展“好家风好家训”评选、“最美家庭”表彰活动,树立12户移风易俗典型家庭,通过事迹宣讲、经验分享,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婚姻观;组织百姓名嘴、石榴花舞蹈队排练移风易俗类节目,在王家村文明实践站、田间地头巡演10余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移风易俗理念,创新举办特色活动。
优化服务,解决群众难题。建成村级红白喜事服务队,配备桌椅、餐具、音响等设备,为村民提供平价服务,单场办宴成本降低约30%。协调本村、本地餐饮负责人推出不同档次的简约婚宴套餐,成立王家村“三同”志愿服务队,为困难家庭在红白事中提供免费服务。同时,通过乡贤捐赠、集体收入列支等方式筹集资金,对经济困难家庭给予适当补助,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在监测户王某儿子因病去世后,村党支部书记、红白理事会会长王江峰第一时间上门慰问,全程牵头操持丧葬事宜。充分尊重家属意愿,结合村规民约与移风易俗要求,优化殡葬流程。精简仪式环节,整场治丧过程高效有序。治丧期间,村内邻里乡亲纷纷伸出援手并自发前来帮忙。宴席以简约的“四菜一汤”加本地特色饮食辣子豆腐,体现了乡土风味,又避免了铺张浪费。同时,联系村内3至4人的传统吹鼓手队伍送别逝者。整场丧葬活动,不仅减轻了王某一家的经济负担,也为全村树立了节俭治丧的良好榜样,让移风易俗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彰显了邻里互助的情谊和文明新风的力量。
通过一系列举措,王家村彩礼高价、丧葬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婚丧文明简约占比达90%以上,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下一步王家村将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不断完善长效机制,推动文明新风在乡村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地址:合阳县天合园东南角文化大厦3楼 电话:0913-5524056 邮编:715399 邮箱: hywenmingban@163.com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8 版权所有:合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办) 陕ICP备190142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