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秋千数关中,关中秋千数南社”,被誉为“华夏一绝”的南社秋千是一种游戏与体育溶合一体的民间技艺,其绑扎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南社秋千相传“开始于宋,完善于明,兴盛于清,鼎盛于当今”,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秋千在宋代《事物纪原》一书中记载起源于汉武帝时代,秋千的起源与位于合阳县的武帝山传说基本吻合,由此可证南社秋千历史的久远。2011年,南社秋千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荟萃,乡贤名人辈出。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所在地,中国秋千之乡传承发展代表村,全国原始秋千之源保留地,国际秋千文化交流中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国家级“绿色村庄”,陕西省先进村,渭南市百强村,合阳县十强村。
南社秋千从原理上可分为荡式秋千、转式秋千、拓展秋千和体验秋千四大类;类型上可分35个品类;可以一人荡、二人荡、三人荡、多人荡,秋千造型美观、构架均衡、绑扎牢固且晃动时起伏感强,易于荡高。南社秋千用材多为生产中的原始农具,其绑扎过程分为:摆形、扎绳、逼楔、垫礅、起架、扯绳固定等环节,加上扎花、系铃、插旗等装饰,好看又实用。南社人很早就发现荡秋千可以愉悦身心,锻炼身体,具有祛病、健身,还有联姻、促学等功用,蕴藏着人们良好的祝福与期望。还可与戏曲、社火、秧歌结合,营造出一种欢乐、热闹、和谐的气氛,增加了传统技艺的文化内涵。
为了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腾飞梦,激活旅游资源,创新旅游新模式,打造游艺与竞技项目亮点品牌,做大做强南社秋千,2018年由合阳县南社秋千传承发展有限公司设计,采用全木质结构,融入传承人娴熟的木头嫁接技术、铁匠包扎技术、秋千捆扎技术,融入南社人的胆识和南社人的智慧,将“华夏一绝“的南社秋千升级为“世界之最”,充分彰显南社秋千的综合魅力。设计从三月初开始,三月底前论证结束。木材采用美国花旗松,3月29号到达江苏口岸,由专车从江苏口岸直接运回南社秋千谷。4月12日协调安排,4月17日动工,5月1号安装完成,5月3号通过世界之最的世界纪录认证组织扛旗世界纪录认证并颁牌,现已投入使用。
在打造“世界之最”的同时,村两委协助镇党委和县相关部门投资和项目引领,做成了村庄亮化、做足了景区绿化,硬化了秋千广场,美化了秋千谷,建成了人工湖,完善了旅游配套设施,使南社秋千旅游项目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南社村位于108国道、西禹高速、沿黄公路和新华连接线“三线一带”的中心位置。村庄内道路交织如网,村主干道和田间路均为硬化水泥路,交通十分便捷,地理位置优越。现辖6个村民小组,486户,1612人。整个村庄及四周地势平坦。极目眺望,群山环绕,四水径流,素有“西北天府”之称。总面积3.4平方公里,系关中抽黄新民灌溉区,耕地面积4500余亩,可灌面积100%,时鲜果蔬四季香,农特名优誉四方,无工矿污染。南社村旅游文化资源优越,历史人文郁盛,物产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瑰丽,民族文化积淀深厚,雷公祠、吕祖庙、思源池、黑龙谷、古国槐,历史遗迹处处凸现;招呼亭、村史馆、幸福苑、阳虎碑、基督堂;人文景观随处可见。南社秋千以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全力建设资助扶持,保护有效的传承机制,是功在当今,利在后世的千秋伟业。“中国南社秋千民俗文化体验园”是以突出秋千为主题,配套完善、产业联动、品牌效应等模式为一体,规划面积2000亩,集吃、住、行、游、购、娱全覆盖的新型民俗产业模式。目前,已投资近2000万元,建成占地300余亩的秋千旅游产业。一座展现秋千民俗历史与未来的美丽村落,一座拥有“文化+生态+旅游”的最美特色乡村即将呈现。乐游黄河古村,乐享秋千民俗,黄河古村第一景,最美南社秋千行。让我们一起去南社荡秋千!